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引导 >> 政策解读

江南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作者:       来源:江南区发改局       日期:2018-03-16 05:30

江南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8年2月2日在南宁市江南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江南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城区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积极克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着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城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江南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602.97亿元,增长10%,高于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22.33亿元,增长10.26%,高于预期目标3.2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237.28亿元,增长16.11%,高于预期目标4.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66亿元,增长16.20%,高于预期目标2.7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3.61亿元,增长17.60%,高于预期目标10.1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6.76亿元,增长12.03%,高于预期目标2.03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2.42亿元,增长4.10%,高于预期目标1.10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322亿元,增长65.10%,高于预期目标56.10个百分点;区外境内到位内资36.58亿元,增长17.58%,高于预期目标8.58个百分点;全口径实际利用外资3353万美元,增长28.96%,高于预期目标20.96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8388元,增长8.9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2156元,增长8.60%,增速高于预期目标1.6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819元,增长9.20%,增速高于预期目标0.2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0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0%,控制在3.4%的目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13‰,控制在11‰的目标以内。

2017年江南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六方面:

(一)集聚产业优化供给,发展动力更足质量更高

工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一是支柱产业引领发展。富士康进入“2017年广西制造业50强”,排位第六,富士康千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园C区约952亩土地成功出让并实现C1区开工,全年完成产值376.24亿元,同比增长17.38%,占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4.70%;南南铝获评2017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年完成产值76.31亿元,同比增长25.22%,占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15%,研发的航空铝、高铁铝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鸟枪换炮”,两大支柱产业成为城区工业发展的“双擎”。二是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 489.34亿元,同比增长16.72%,占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7.16%。园区内电子信息、铝精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占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1.33%,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三是中小企业“成长乐园”加快打造。东盟医疗电子信息产业园、泉港·企业总部、富宁标准厂房、产投(江南)企业公园等一批中小企业承载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截至2017年底,累计建成工业标准厂房73.38万平方米,出租、出售面积16.73万平方米,引进企业216家,已投产109家。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全年工业投资增长44.32%,浮法玻璃二线关停,南化1200亩土地修复整治工程完成,已移交土地面积约1000亩。

服务业提质升级活力增强。一是商圈经济日渐繁荣。江南万达正式开业,海吉星食博城、华南城1668广场、融晟天河广场、富士汇商业中心基本建成,猪八戒网广西总部园区、电竞产业园开园运营,智慧江南暨银江江南智慧科技小镇项目落户江南区。二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创建成效显著。海吉星和华南城被认定为首批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东盟硅谷科技园创新产业集聚区被认定为南宁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是消费动能进一步激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6个季度保持10%以上的较快增长速度,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9家,总建筑面积约26.5万平方米的江南国际汽车博览中心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四是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持续推进扬美古镇、华南城、四季那廊生态园、岜博山风景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引进社会资本建设瑞浦森农业示范基地、根竹湖畔庄园、同江公社等特色旅游项目,成功签约常青国际康养城项目。城区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702.83万人次,旅游总消费达80.77亿元。

农业特色高效步子稳迈。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深入实施“10+3”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8.72万亩,粮食总产量8.86万吨,蔬菜产量40.15万吨,水果产量5.08万吨,肉类总产量1.49万吨。二是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区扩面提质成效明显。江韵扬美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成功创建自治区三星级示范区,苏圩弄峰山中草药产业示范园入围县级示范区,安平肉牛产业示范园、岜博山水果产业示范园入围乡级示范区。示范区的核心区建设面积超6770亩,示范区内的经营总收入达1.72亿元,完成“那廊原鄉”和“百事人和”商标注册,申请2个“绿色农产品”和1个“无公害产品”认证。大扬美农业科技园被评为广西农业科技示范区。三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总数达114个,家庭农场21家、总数达57家。

投资有效性不断增强。一是重大项目发挥积极支撑作用。按照定人员、定职责、定时间、定进度的“四定”原则打好项目推进服务组合拳,58个四家班子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41.9亿元,南宁市扬美古镇景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等11个区市层面重大项目实现开竣工。二是项目储备和策划工作不断强化。编制下达城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两期共下达项目35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1.58亿元;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库编制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项目共473个,计划总投资约223.3亿元。三是项目用地得到有效保障。做好项目用地储备和出让工作,全年新增城区级储备地6宗359亩,公开挂牌出让土地1333亩;做好土地“增量”和“存量”文章,加大征地拆迁力度,为富士康A地块、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沙井物流园、亭洪路延长线、金华路、高棠路等重大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全年累计完成土地征收2408亩,房屋拆迁(征收)76.17万平方米。

创新要素不断积聚。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显成效。大力培育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城区优势主导产业的科技型企业,10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双创载体建设有提升。随着富士康东盟硅谷科技园“三创加速中心”建设和能力提升、猪八戒网广西总部园区和电竞产业园开园,为城区凝聚新动能、实现产业高位嫁接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 “三创加速中心”已有入孵企业4家,猪八戒网广西总部园区入孵企业40家。三是“智慧江南”建设有突破。智慧江南暨银江江南智慧科技小镇落户江南,项目建成后,将把江南区打造成为智慧经济集聚示范区。四是品牌建设加快推进。南南铝生产的铝合金建筑型材、地铁用6005A铝合金型材等9个产品成功获得“2016年度广西名牌产品”称号,占全市获奖总数的12.9%,创江南区历年获奖数最高。全年完成发明专利申请量459件,发明专利授权量63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4件(含经开区)。

(二)完善功能推动城市建设,宜居城区加快打造

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城区“蜕变”。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试运营、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开工建设;华南大道二期、福园街、梁屋街(一期)、五一西路北侧道路、五一路南一里、尧头岭路等道路建成通车,高棠路、金华路、贵和路、贵义路、邕津路、乐贤保障房东侧2号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15条小街小巷沥青罩面改造、4条道路路灯安装、4座公厕改造、3条道路人行道改造、10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及450个果皮箱安装。江南公园、亭子滨江公园建成。

房地产开发建设集聚城区“人气”。江南万达广场、振宁星光广场、绿城华府、盛邦领地、凯旋1号、天健西班牙小镇、恒林吉维尼鲜花小镇、奥园名门、富宁大厦、钱隆公馆等项目均已基本完工并在售,荣和公园里西区、西派澜岸、中昂国汇等项目开工建设,引进碧桂园、万科、绿地、华润等知名企业在江南区投资置业。城区“商气”和“人气”得到有效提升。

“三旧”改造更新城区“气象”。开展“三旧”改造项目22宗、完成国有房屋征收7.84万平方米,签订住宅产权户补偿协议388户,完成2个项目土地熟化人征集,筹集土地熟化资金约10.68亿元。振宁商贸园片区旧城改造项目(三期)安置协议签约完成率98.2%,南宁糖业亭洪片区旧城改造项目(二期A地块)完成房屋征收约1.1万平方米,市建安公司星光大道66号地块旧城改造项目(一期)涉及345户产权户房屋征收工作签约率达97%,浩鑫仓储片区旧城改造项目(一期)已完成土地补偿费用的支付,江南区五一西路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已获得农民回建安置房项目预留蓝线,亭子社区第二生活区旧城改造项目(盛邦领地)、南宁振宁商贸园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回迁安置房已进入分房阶段。

城市管理提升城区“风貌”。深入开展“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推动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规范化管理,全年综合考评成绩位列全市第三。搭建江南区智慧城管系统“江南通”,实现城区上下贯通、信息共享。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0.8万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1万辆次,查处各类“五乱”行为2.26万多起。稳步推进“两违”执法,全年共组织开展拆除行动115次,拆除“两违”建设405处,拆除违法建筑总面积约39.34万平方米,清理违法占地约43.67万平方米,“两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三)振兴乡村协调区域发展,乡村建设更加有序

特色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江西镇依托创建特色旅游名镇,扎实推进江西至扬美二级公路、扬美古镇景区提升改造工程、那吾上坡同江公社、根竹湖畔庄园等项目建设,修缮扬美、三江坡、木村坡等传统古村落,提档升级四季那廊生态园,不断壮大扬美旅游圈。苏圩镇打造临空产业特色镇,引进常青国际康养城、南宁飞翔国际滑草场、深信达农业开发项目等,以项目建设承接空港经济辐射。延安镇创建特色农业生态镇,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加快培育延安特色农业小镇,发展大青枣、小龙虾、百香果、肉鸡、黑豚、柑橘等特色产业种养,辐射带动城镇化建设系统工程。

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一是打通乡村交通梗阻,织密城乡路网,建成通村通屯道路44.2公里,江西至扬美二级公路完成路基建设,九塔-延安街-那齐公路改扩建工程、南扶二级公路(江南区段)路面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老口枢纽坝区至扬美古镇沿江道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二是加快民生水利建设,全年累计完成水利投资4960.44万元,完成面上水利工程建设项目21个,完成糖料蔗“双高”基地水利化项目21个,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2128万亩,有效解决2.7758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保障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卓有成效。紧扣“美丽江南·宜居乡村”主线,大力打造乡村建设升级版。一是“产业富民”“五个一”目标完成良好。完成32个村集体发展计划编制,发展16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打造31个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培育2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21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二是“服务惠民”活动顺利推进。建成46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三是全面推进“基础便民”活动。全年改厨5130户、改厕4986户,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江西镇片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项目和延安镇、江西镇污水处理厂项目投产运营,7个村级垃圾转运站和5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同江村那吾上坡获“市级民俗民居示范村屯”称号,江西镇大闸坡获“市级乡土特色示范村屯”称号,麻子畲坡乡土特色示范村屯项目开工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开工185户、竣工181户;成功创建7个市级“绿色村屯”;完成改造50台变压器、41公里线路、430户户表和5个公共照明试点村屯项目建设。

(四)提升绿化生态品质,营造碧水蓝天发展环境

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绿色内涵持续提升。一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城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全城区设立各级河长239名,落实江河湖库管护责任主体,对主要河段进行巡查,建立强有力的江河湖库保护机制;结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抓好整改,龙潭水库养殖场全部清退;加快推进城市生活污水直排口整治,开工建设污水直排口3个,完工2个;邕江两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左江、邕江2条河流国家考核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100%。二是持续推进扬尘污染专项治理,全年空气质量达标优良率为89.9%,辖区PM10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9%;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3%,空气质量稳中向好。

循环经济不断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一是持续强化对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监管,对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进行整治,完成整治任务13台;推进富金丰等6家工业企业开展“煤改气”项目改造;浮法玻璃二线成功关停。二是推进华电南宁市沙井片区集中供能示范区项目建设,完成2016年项目验收及2017年项目建设工作。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9.91%,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52.07万吨标准煤,均控制在南宁市下达的节能降碳目标任务内。

(五)情系百姓惠民生,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

年度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坚持对症施治、精准施政,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年实现脱贫摘帽4个村,完成脱贫人口数1543人,9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一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扶贫道路20条22.55公里,1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部开工,建成延安镇平南村那赵坡人饮工程,新建有线电视光纤工程和宽带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发展产业提升造血功能。投入318万元走“造血式扶贫”路子,39个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已全部完工。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贷款241户1201万元,带动951户贫困户参与特色种养产业建设,每年每户可多增收3810元。三是政策利好精准“落袋”。通过免除保教费、普通高中学杂费、发放生活费补助、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方式减轻贫困户家庭负担,全年共免除或发放补助资金共416.37万元,发放助学贷款826.83万元。开展“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和“两后生”中期技能培训,发放补助约71.425万元。破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难题,对国家规定的93种疾病和9种重大疾病施行分类救治和专项救治,建档立卡患病人口治疗率78.33%,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90.76%。

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财政支出持续向民生倾斜。2017年民生领域支出15.58亿元,同比增长26.0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8.78%,同比提高2.39个百分点。一是城乡就业稳中向好。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广泛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全年发放创业贷款189笔1533.5万元,产业工人培训1003人,农民工技能培训1143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01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二是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201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2.73%,发放养老金2830.08万元。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机构整合,全年参保人数251813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0.42%。城乡低保补助标准稳步提高,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城乡特困、医疗救助金共1126.63万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建成回建安置房2136套、保障性住房467套,分配入住保障性住房431套、公租房135套。

社会事业建设全面加强。一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效果明显。全年投入教育专项经费4.32亿元,促进教育更公平、更均衡、更优质。454个教育均衡刚需项目完工244个,尚贤湾小学、南站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沙井中学开工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自治区督导评估。学前教育向普惠发展,全年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4所,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7%。市级优质教育资源向江南区布局,十中沙井校区、三十六中江南校区开工建设。二是健康江南建设不断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江南区基层卫生服务综合楼投入使用,开工建设江南区人民医院二期、江西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延安镇卫生院改扩建等项目。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工建设江南区民政综合园,亭子社区等7个日间照料中心全部完工,打造福建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个医养结合试点及延安镇敬老院和卫生院“两院合一”医养结合试点,持续推进三个街道养老照护试点工作。稳妥实施二孩政策,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深入推进第二轮防艾攻坚工程,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2017年江南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0.13‰,控制在11‰以下。三是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广西民族剧院、亭子历史文化街区、麻子畲土改历史文化馆、平话山歌传承基地等项目持续推进,33个行政村“六个一”和10个农村小型体育活动广场相继建成,新增体育健身场地约8.9万平方米。成功举办2017年平话文化旅游节。《扬美村志》作为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首批出版的27部村志之一亮相人民大会堂,为广西唯一列入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的志书。

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高。一是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印发《江南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2017-2020 年)》,对城区法治政府建设进行全面谋划,2017年江南区在全市法治政府考评中获优秀等次。二是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初步构建覆盖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城乡干部群众法治意识逐年提高。三是深入推进平安江南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排查和化解社会各类矛盾纠纷,全年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 2950起,调处成功率为98.64%。四是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体系建设,全面完成55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10家企业智慧用电应用、611家企业隐患排查信息系统应用、137家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等工作任务,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五是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落实“四个最严”“四有两责”要求,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全年未发生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重大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六是积极推进防灾救灾减灾体系建设。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脚步更快道路更宽

推动“放管服”改革焕发经济新活力。一是做好有关行政许可事项的取消和调整工作,全年对涉及城区实施的155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取消和调整。二是完成25个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工作,“两单融合”后,城区政府部门保留的权力事项2266项,共性权力事项10项,对应的责任事项20319项。三是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承诺件办理提速率达85.6%,5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可在南宁市网上审批大厅在线申报和预审。四是商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全面落实“39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积极开展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制度改革,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921户,同比增长30.62%,平均每天增加30户。五是深化镇(街道)“四所合一”改革,打造苏圩镇、沙井街道“四所合一”改革示范点。

推动医改带来实实在在获得感。一是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基本完成,实现自治区内外城乡居民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二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区5家公办卫生院与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常住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35.96%,重点人群签约率64.63%,其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率100%。三是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切实加强,积极推行公办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采购实行“两票制”工作。

推动其他改革激发经济内生动力。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江南区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向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公务卡管理,合理调度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组建富宁、瑞江、美江三家政府平台公司,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拓宽平台公司融资渠道,推进资本运营。三是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可颁证率达96.4%,全年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亩数为1588.42亩。稳步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获批信用镇2个、信用村16个,评定信用户11258户,挂牌成立30个“三农金融服务室”。

立足开放展现江南新魅力。一是服务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轻工展、2017年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现场成交金额1.6亿元,意向成交金额6.28亿元。二是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港台等重点区域和知名企业对接,建立起重大项目高层直接对话机制。成功引进碧桂园、万科、绿地、中昂、华润、银江集团等知名企业到城区投资置业,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三是加大对富士康、南南铝、华南城、海吉星等外向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322亿元,同比增长65.10%。

2017年,江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增长后劲不足,电子信息和铝精深加工还未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太过依赖个别大企业;工业产品附加值有待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二是服务业增长乏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效果不显著,居民消费水平不高。三是现代农业培育成效不大,农业产业结构不优,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步伐不快。四是项目储备严重不足,重大产业项目少,乡镇产业项目规模小,落地难。五是节能减排形势仍然较严峻,城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仍任重道远,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充分估计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更加积极应对,加以解决。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主要预期目标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多重有利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必将进一步激发,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有利条件仍然很多。但是,国内房地产市场波动、金融杠杆率较高、实体经济仍旧较困难、民间投资意愿减弱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各项改革措施落实显效、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江南区发展实际来看,“十三五”以来,我城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先后获得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县级激励表扬、“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城区”称号,城区经济企稳向好发展的有利因素进一步积聚,为2018年经济持续向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一是产业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富士康打造千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园、南南铝“鸟枪换炮”凤凰涅槃,江南万达、华南城等城市商圈不断繁荣。二是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地铁2号线建成运营,地铁5号线开工建设,一批道路和立交桥等项目建成通车。三是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尚贤湾小学、东南学校相继建成,江南区人民医院二期、沙井中学迁建、十中沙井校区、三十六中江南校区、江南区民政综合园等一批社会公益项目相继开工。四是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家各部委办局将会针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战略任务,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广西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南宁市加快建设“四个城市”、持续推进 “六大升级工程”,江南区作为南宁市后发展、欠发达的中心城区,后发优势明显,必将从中获得更加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会和机遇。

2018年江南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区委九届二次年会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秉持“发展产业、推进旧改、完善功能、扩大消费、加强党建”主线,全力打好“三旧”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三区一带”建设,为建成“六个江南”,打造更具活力与实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综合考虑,并与城区“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相衔接,提出江南区2018年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目标任务建议方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0%;区外境内到位资金增长9%,全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业总产值增长3%;建筑业总产值增长9%;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下。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等约束性指标均控制在南宁市下达的目标范围内。预期目标充分平衡了必要性与可能性,既具备一定的实现基础,又预留了一定的努力空间,有保有压、稳中求进,比较符合当前的发展形势和我城区经济增长的基础,又充分衔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国、自治区、南宁市经济增长目标,也考虑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就业需要的发展速度,有利于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

三、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振兴实体经济

强化工业经济“支撑力”。一是加快现代工业体系建设。服务推进富士康南宁科技园千亿元产业C厂区建设和A、D地块出让工作,加快打造以富士康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大力引进上下游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力争全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服务好南南铝加工提质增量,积极引进铝精深加工终端产品产业,推进铝新材料研发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铝精深加工创新研发能力,力争全年产值突破80亿元。依托东盟国际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产投(江南)企业公园、泉港·江南企业总部、富宁标准厂房等发展工业综合体,推动设计、研发、生产、生活等各类要素集聚,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二是推动传统工业“二次创业”。按照“调一强二提三”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浮法玻璃、南化厂区、南南铝业、南南铝箔、国凯铝材、闽江管桩“退二进三”项目进程,加大机械、建材、农副产品等传统产业的技改力度,推动辖区企业与大中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

培育现代服务业“竞争力”。一是壮大商圈经济。加快推进华南城、海吉星、振宁·星光广场、富士汇商业中心、融晟·天河广场、南宁·肉禽集散中心等项目进程,开工建设南宁市江南国际汽车博览中心,服务推进沙井铁路物流园项目建设,吸引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零售商贸集团入驻江南。二是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和信息服务业。深入实施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发挥集聚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抓好富士康互联网电子平台、华南城(创新谷)电商产业园、猪八戒广西总部园区、银江江南智慧科技小镇等项目建设。三是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借助地铁2号线开通契机,依托江南万达广场、海吉星食博城、华南城1668广场、融晟极地海洋馆、富士汇商业中心、电竞产业园等项目,做旺江南区消费市场。四是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江南区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突出全域旅游、“旅游+”的发展理念,注重区域综合开发、旅游精准扶贫、特色小镇等领域新模式,持续推动扬美古镇、根竹坡乡村旅游区、华南城景区、岜博山风景区、四季那廊生态园等景区景点的优化和建设,服务推进常青国际康养城建设,配合推进亭子旅游码头建设。

增强项目投资“驱动力”。一是强化重点领域项目有效投资。全面梳理申报区市层面重大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城建计划项目、自治区60周年大庆项目等重大项目,全力服务好“三旧”改造、富士康电子信息千亿元产业园、城建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投资等投资体量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补短板领域项目建设,保持教育、卫生、扶贫、生态环保等民生领域投资增长不减,确保全年固定投资增速11%以上。二是要着眼长远谋规划。紧盯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进一步充实招商项目库,重点加强铝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充分利用标准厂房精准招商,争取再引进一批项目。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策划储备工作,编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强化项目包装,争取成熟一个推出一个。三是多措并举抓服务。坚持四家班子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制度,严格按照定人员、定职责、定时间、定进度的“四定”原则要求,压实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建立重大项目推进通报制度,加大督查力度,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四是不遗余力抓保障。集中力量加大项目征地拆迁力度,为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沙井物流园、富士康电子信息千亿元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提供用地保障。积极盘活存量土地,依法处置闲置土地,提升土地使用功能和利用效益,确保重大项目用地按计划及时供应,力争全年完成1039亩土地出让。

营造企业服务“亲和力”。一是提升园区功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继续实施园区倍增计划,持续加大对园区道路、供电、供气、供水、管网、场平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项目配套设施的建设,满足园区内研发、生产、办公、生活“四项服务”功能要求。二是强化政府引导、分类施策。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落实税收优惠、技改贴息和入库补助等降本减负政策,优化企业投资环境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政银企互动,搭建平台助力企业融资,让企业轻装上阵,坚定企业投资信心。三是加强实地调研,对症下药解决困难。持续做好富士康、南南铝、华南城、海吉星、江南万达等龙头企业的精准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员工招募、人工成本、产品推广、融资与土地等问题。四是深挖企业入库入规入统潜力,壮大实体经济。继续深挖企业入库工作,重点做好江南万达、好百年家居、广西海吉星、淡村商贸城等体量较大、符合条件的企业、个体指导服务,加强泉港·企业总部、富宁标准厂房等工业综合体内商贸、工业企业的培育,力争2018年在标准厂房中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家,限上商贸企业12家。

加强实体经济“创造力”。一是培育和壮大创新型企业。围绕信息技术、铝精深加工支柱产业,遴选一批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富有创造力的创新型企业,支持开展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活动。二是加快区域“双创”平台建设。支持富士康东盟硅谷科技园“三创加速中心”、南南铝加工研究院、猪八戒广西总部园区等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和能力提升,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引进各类专业科技孵化器,力争标准厂房新增入孵企业75个,猪八戒网广西总部园区入孵团队80个。三是深入实施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全面落实专利资助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和知识产权投入,力争2018年完成发明专利申请量500件。

(二)加快城市发展建设,不断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着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围绕重要交通节点,推进立交桥、城市主干道、市政道路建设,加快供水供电、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江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重点推进下津路、邕津路、高棠路、金华街、亭洪路延长线、乐贤保障房东侧2号路、旱塘路、文岭街、马巢河-凤凰江水系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定津路二期等污水管网主要节点建设,建成壮锦污水提升泵站、清川08线,服务推进110KV苏坡变电站的建设工作。二是完善建成区路网,服务片区旧改,重点推进福园街二期、梁屋街二期、白沙大道规划北二里、白沙大道规划北四里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服务推进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沙井-南站立交、仁义大桥,沙井大道清川桥底改造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推进辖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四是加大市政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力度,维修改造15条小街小巷,新建和改造公共厕所2座、提升改造垃圾中转站2座,提升改造一批公园绿地,开工建设江南区市政综合维护基地。

持续推进“三旧”改造攻坚战。加快推进江南区南建路8号片区旧城改造项目、浩鑫仓储片区旧城改造项目(二期)、江南图书馆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土产公司片区旧城改造项目等4个项目的征收工作,力争2018年完成星光大道66号片区旧城改造项目、五一西路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一期)、振宁商贸园片区旧城改造项目(三期)、南宁糖业亭洪路片区旧城改造项目(二期A地块)等7个项目共约480亩的出让工作,实现江南区五一西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农民回建安置房、西园饭店旧城改造项目等4个项目开工,加快富德村横岭坡、东南村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大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优化力度。按照“青山、绿水、蓝天、宜居”的生态建设功能定位,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深入实施“水十条”,全面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强辖区内河管理,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江河湖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生态修复等工作,配合推进江南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及三期工程和邕江取水口上移工程建设,力争2018年6月前全面消灭邕江污水直排口,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辖区左江、邕江2条主要河流国家考核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100%。二是深入实施“气十条”,加强区域环境整治联防联控,持续推进扬尘污染综合治理,抓好工业企业烟粉尘治理和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等专项工作,力争辖区内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1%以上,PM10、PM2.5年均浓度不超过61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三是全面实施“土十条”,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继续推进土地整治、表土剥离、土地复垦等工作,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四是持续加大绿化投入,推进立体绿化和公园绿化建设工作,配合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力争2018年辖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3%。配合办好2018年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

坚持不懈推进节能降耗。一是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抓好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和清洁能源推广工作,持续推进燃煤污染防治和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二是鼓励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三是继续加大公共结构节能力度,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

扎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组建江南城市综合服务管理联动中心,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力度,扎实推进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建设。二是持续加强“两违”动态监控,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重点打击新建在建、非法买卖、转让土地、舆情投诉热点等影响恶劣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遏制新生“两违”,巩固监管成果。

(三)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断增强城乡发展协同性

全力抓好农业供给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持续做好稳粮工作。以全面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为契机,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的要求,确保全年农业生产总值增长3%,粮食种植面积18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6.6万吨以上。二是深入实施“10+3”特色农业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广西农业综合开发特色村镇建设试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糖料蔗、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生猪、肉鸽、肉牛、奶牛等种养基地标准化建设,扩大富硒农业产业规模,加快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全年建设标准化种养基地5个,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0.6万亩。三是全面落实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城区级示范区、镇级示范园、村级示范点,提升广西农业科技园区、江韵扬美休闲农业示范区和苏圩弄峰山中草药示范区,创建“南曦朝阳”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四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村互动、农旅融合”建设模式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全年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乡村旅游文化和休闲农业产业基地1个,家庭农场5个,“星级”农家乐或乡村旅游区2家。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五是稳妥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并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改革覆盖面,力争农村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创建面分别达到40%、35%、35 %,“三农”金融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稳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六冬水库灌区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特色城镇建设。一是推进江西镇创建南宁特色旅游名镇,加快推进扬美古镇创4A级景区,指导瑞浦森农业示范基地、根竹湖畔庄园、同江公社等项目提档晋级,争创星级乡村旅游区或星级农家乐,推进三江口的旅游开发,推动扬美旅游圈建设。二是服务推进常青国际康养城项目、南宁飞翔国际滑草场、深信达农业开发项目等,积极推进苏圩镇轻纺城前期工作,以项目带动苏圩镇临空产业发展。三是推进延安镇创建特色农业生态镇,加快打造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重点打造敬德-那齐优质水果示范带、延安-新城“双高”糖料蔗示范带,平南-华南特色种养扶贫示范带。

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一是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江西至扬美公路、九塔-延安街-那齐公路改扩建工程、南扶二级公路提升改造工程,开工建设老口枢纽坝区至扬美古镇沿江道路工程项目,开展苏圩至延安二级公路前期工作,修建非贫困村道路24公里,配合推进S514南宁江西至坛洛公路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镇级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支管网建设,健全镇级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机制,确保镇级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建成7个村级垃圾转运站项目。三是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力实施集中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推进六思水库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江西水厂技改工程建设,全年改善2.7758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开工建设坛楼水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规模化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持续打好美丽乡村建设攻坚战。加快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按照“产业富民”“基础便民”“服务惠民”三大专项行动要求,着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强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继续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治理两年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改厕、改厨、改电、改水、改路、改房、扩网等民生工作,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加快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大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谋划启动幸福乡村活动。

(四)坚持民生导向,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围绕“六个一批”,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七大工程”,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贫困村道路、住房、人饮、网络、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年完成道路硬化12.17公里,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3个,人饮工程1 个。二是做好产业扶贫和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整合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向村级流动,指导每个贫困村发展1-3个特色产业。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建设,加大电商培训力度,依托华南城第一书记产业园快速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落实兜底政策全面落实金融、教育、就业、医疗、低保等扶贫政策,助力贫困户“拔穷根”。

筑牢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力争全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继续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和特殊困难户的保障标准。二是提高就业水平。进一步巩固完善充分就业城区建设成果,积极开展就业专项活动,积极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扎实开展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全年新增就业人数1.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三是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积极做好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和分配工作,大力推进同乐村新村坡回建安置工作,全力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江南华府校区、江南小学珺玺校区及五一路学校扩建等项目2018年秋季学期建成并投入使用,沙井小学迁建、壮锦学校扩建等项目开工,服务推进三十六中江南校区、十中沙井校区、沛鸿中学沙井校区等市属学校项目建设,着力解决“择校热”“大班额”“大通铺”等热点问题。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提高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 加快推进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移交政府公办工作,2018年计划建成投入使用2所,新开工建设3所。二是着力打造健康江南。全面落实健康南宁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基层医疗大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江南区人民医院二期、市二医院内科门诊综合楼、江西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延安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江南区妇幼保健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妇幼保健、疾病防控、防艾攻坚工作。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加快江南区民政综合园项目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推进苏圩敬老院公建民营工作。深入实施两孩政策,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三是推动文体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倾斜,持续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完成1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传承挖掘优秀文化遗产,依托江南丰富的平话文化、艺术、饮食、人文历史,进一步丰富平话文化旅游节内涵。持续开展“送文化”好戏连台,让戏曲进基层、进校园、进村屯,丰富百姓生活。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增强全民健康素质。开展江南区文化馆、图书馆、职工活动中心“两馆一中心”项目前期工作,服务推进广西民族剧院项目建设。

强化社会创新治理。一是继续推进法制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提高行政决策水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理工作水平,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二是深入推进平安江南建设。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强化信访“一岗双责”领导责任意识,加大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力度,引进第三方法律工作者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加快社会治安社会治理综治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三级综治中心作用,始终保持对各类刑事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坚决防范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强化特殊人群管理。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加强村(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升城区防灾减灾能力。积极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职责及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继续做好上级决定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分批抓好城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清理规范工作,实施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制度,确保清单有效运行。二是进一步整合优化审批流程,贯彻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探索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优化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加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使用和管理,推动审批部门信息共享。三是全面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和证照分离登记模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

稳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主动对接服务地方政府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建设工作。推进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城区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本地区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江南区工业园区管理的体制机制。

统筹推进其他重点领域改革。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继续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深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稳妥推进环境保护税征收。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将有利用价值的国有资产移交城区三家平台公司管理,增强公司运营能力;创新融资渠道,加快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三是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全民医保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建设。加快建立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在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四是在自治区和南宁市的统一部署下,稳步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公车制度改革。

深入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一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与经开区、各兄弟县区产业合作,推进与经开区的优势互补,不断深化资源开发、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产业合作。二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港澳台等重点区域的沟通交流,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系列专题招商引资活动,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三是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围绕电子信息和铝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和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创新创意、健康养老、城镇化建设等热点产业,依托富士康、华南城、猪八戒网、电竞产业园的品牌优势,突出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引进培育一批在全国、全区具有较强实力的外向型企业,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四是进一步巩固“两会”及“平话文化旅游节”招商成果,做好已签约项目服务工作,积极推进正在洽谈的华润商业综合体、优必选机器人、东盟轻纺城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五是全力服务办好轻工展、美食节、平话文化旅游节等展会活动,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江南区。力争全年全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区外境内到位资金增长9%,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0%。

 

附件:江南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附件

江南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17年预期目标

2017年完成

2018年目标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在地)

亿元

670.71

8

602.97

10

661.80

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30.56

3

30.02

2.30

30.99

2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494.43

8.9

422.89

11.70

464.14

8.6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145.72

6.8

150.06

7.50

166.67

7.6

二、财政收入

亿元

21.67

7

22.33

10.26

24.12

8

三、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28.88

12

237.28

16.11

11

四、工业产值(城区本级)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496.60

13.5

503.66

16.20

559.06

1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24.15

7.5

133.61

17.60

145.36

9

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

31.74

3

32.42

4.10

33.39

3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203.02

10

206.76

12.03

228.47

10.5

七、外贸进出口总值

亿元

212.29

9

322

65.10

354.20

10

八、招商引资

 

 

 

 

 

 

 

    区外境内到位资金

亿元

33.91

9

36.58

17.58

39.88

9

全口径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2808

8

3353

28.96

3654.77

9

九、建筑业总产值

亿元

85.46

2.92

93.15

9

十、城乡居民收入

 

28388

8.9

30687

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1683

7

32156

8.6

34728

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794

9

13819

9.2

15063

9

十一、城镇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2000

 

12013

12000

    城镇登记失业率

%

控制在3.4以下

3.1

3.6

十二、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11以下

10.13

控制在11以下

 

分享按钮